台灣低薪原因有很多,學者專家認為這十餘年來中國的磁吸效應是很大因素!
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台商以大量資本、技術投資中國,數十、上百萬台幹台商在中國工作、消費而少在台灣消費,最後台商在中國的製造業又回頭與台灣製造業競爭,導致台灣本地少了資本投資、少了消費、多了競爭。
不過,雖然台灣薪資相較鄰近東北亞國家低,但實質購買力不算差,比韓國好些。此肇因於台灣社會不允許物價波動,任何物價波動都有可能招致輿論批評,因此物價長期低廉,實質購買力相對雄厚。其實許多國家都將溫和的通膨(如2%)當成政策目標,這有助於提升薪資水準及社會總體購買力。
另外,近幾年平均薪資增加比表面看起來大,許多隱性的薪資增加都在勞保健保等社會保險支出上,導致資方明明增加了薪資投入,表面的平均薪資卻沒有增加,這點或許是被吃掉的數據。
最後,低薪因素有很多,有勞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解決,近期行政院形塑的加薪氛圍立意良好,我希望政府能通盤考量,不僅要在大公司實踐,也要落實到中小企業,不要讓任何一個角落脫鉤,請行政院全體機關多加努力!